2008年1月19日 星期六

王健與大提琴


自從看了著名大提琴家 Jacqueline du Pre 的一套紀錄片之後,慕慕開始留意多了大提琴,據說大提琴是最接近人聲的一種樂器呢,而慕慕也曾稍稍學過聲樂,所以也因為這個原因開始喜歡大提琴。有人說 du Pre 是屬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出色大提琴家, 而二十一世紀,則是屬於王健的。當然出道更早的馬友友是更早廣為人知的。

但直至最近,慕慕更是越來越喜歡大提琴了,尤其是上星期六去聽了王健在文化中心的演出,其實去年他來港和香港管弦樂團的合作演出時,慕慕本來也買了票去聽的,只因後來臨時有事,結果錯過了。所以今年一早便買定票了,上星期六(12.01.2008)終於真正坐在音樂廳中欣賞他的演出,而結果也沒有令慕慕失望。




除了喜歡聽和看他拉琴,還很喜歡他那一臉親切的笑容,有人形容他的笑容是恬靜而又清澈,非常動人,慕慕則覺得也在笑的是他的眼睛。

於是慕慕用心找來他的一些資料和大家分享。

王健1969年生於上海,四歲開始隨父親學習大提琴, 很早便揚名海外了。1979年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,當年6月,美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斯特恩 Isaac Stern 來到中國,他專門找到文化部點名要聽王健的演奏。當日,發著高燒的王健竭盡全力地為斯特恩進行了演奏。隨斯特恩來華的電影攝製組將演奏的全部過程都拍了下來。後來,斯特恩的這次中國之行被製作成紀錄片From Mao To Mozart – Isaac Stern in China 《毛澤東到莫扎特 — 斯特恩在中國》並於1981年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。而在這部片子裡,就有王健的特寫。那時在美國,王健被譽為中國大提琴神童。在斯特恩的鼓勵與支持下,他赴美學習,1985年,王健進入耶鲁大學學習音樂,師從大提琴家奥爾多 · 帕瑞索特。從
紀錄片中可看到小小年紀的王健,已有大將之風,還有那一臉天真稚氣的笑容和長大後的王健如出一澈。

雖然如此,王健絕對不是一出生便這樣順利的,當王健六歲時,文化大革命差不多結束,但仍買不到大提琴,他的父親便很用心的去找木料,不斷研究,試驗,親自給他做了一把大提琴,但拉出來的聲音卻有點像低音大提琴。這是王健在音樂會前的一個名為「中國演奏家的奮鬥人生」講座中親身和大家分享的。

據說王健作為一個大提琴家最與眾不同之處,倒不是他的琴風,而是他拉琴的手勢。王健拉琴的手勢與正規的姿勢稍有不同,別人持弓時手肘都是水平的,而他的手肘卻偏高,許多老師都認為要改。然而,王健在他父親的支援下堅持不肯改,理由是:“我不希望拉琴變得程式化。我們要學的是 ‘氣’ 而不是 ‘形’ 。” 王健的運弓姿勢就一直保持到現在,並成了他的一個 “標籤”。
∼好有中國的「玄」味

此外,王健還有很多趣的名句,例如:

音樂是要能打動人
音樂最重要的不是它的完美性,而是動不動人,一場錯了很多的演出,但是它能打動你,與一場沒有任何錯音,但卻無法打動人的音樂會相比,我更喜歡前者。音樂只有在打動你的時候,它才有價值,沒打動你的時候,再精緻,再完美,也沒有任何意義。

∼慕慕絕對同意

不要對名琴過分迷信
其實從製作技藝上來說,現在的製琴水準已完全能達到當時義大利的全盛時期,而我們現在所知道的那些名琴,之所以到今天還能發出那麼美妙的聲音,主要是因為幾百年以來,經過好幾代大提琴家、特別是著名大師的持續演奏,琴板不斷地被震動,琴身的每個部件不斷地被高水準的演奏潛移默化地 “優化” 了。這樣天長日久,從物理上來說,琴的性能就被 “煲” 得越來越好,以至於逐漸成為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名琴。不過,再好的名琴,如果你幾年、幾十年不碰它,時間一長,聲音照樣也會 “啞” 的,所以說,名琴其實是被無數的人拉出來的。

∼唔 . . . 慕慕或許可以試試買把平價貨來拉拉 . . .
Hey . . . 慕慕 . . . 醒醒,別作夢了

開好車的感覺猶如拉一把好琴
王健與車也有著特別的緣份。在王健還是三、四歲的時候,有一次他坐了回部隊的軍用轎車,從此便迷戀上了車,以致父親在教他拉下弓漸強時,王健馬上說:這個如同汽車上坡;父親在教他拉上弓漸弱時,王健又說:這個如同汽車下坡

問王健為什麼如此喜歡開車,王健說,其實音樂家中喜歡開車的有很多,如卡拉揚、阿巴多等等。開好車的感覺就如在拉一把好的樂器,快、慢、強、弱,一切盡在自己的掌控中。開車與演奏有許多相通之處,“人車合一” 才能開好車,同樣的,“人琴合一” 才能拉好琴。
∼可惜慕慕不懂開車

還有據聞曾有“八卦”記者對即將步入不惑之年仍未婚的王健問過一個問題:音樂和女友在他的世界裡是甚麼樣的地位?王健笑答:音樂,你只要對它忠誠,它就永遠不會離開你。但是,女友就不一定。
∼?!!!

好開心在上星期六的音樂會還買了一張 CD



The Baroque Album 巴洛克時期大提琴協奏曲集
Camerata Salzburg 薩爾茲堡室內樂團

Boccherini: Cello Concerto and Orchestra No. 9 in B flat major G 482
Couperin: Piecesen Concertfor Celloand Strings
Frescobaldi: Toccata for Cello and Strings
Monn: Concerto for Cello, Strings and Harpsichord in G minor




此文於2008年1月19日原刊載於Yahoo blog,於2013年10月搬家至此,以下是之前於Yahoo blog的回應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