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3月15日 星期一

38屆香港藝術節(上)


第38屆香港藝術節經已在在上月的25日揭開序幕了,這個為期一個多月的文化藝術界盛事總會引來不少的注意和迴響。近年更喜見內容的多元化,各地特色的表演藝術均有機會欣賞,不過,票價亦每年都在上漲中,而且往往一票難求,慕慕亦於去年十月便已訂了多場門票,一直引頸期待中。




終於等到藝術節揭幕了,一如往年,藝術節的節目總是比平常音樂會的氣氛熱鬧,慕慕聽了數場都是非常滿意,唯近日的工作忙得昏天黑地,一直未有空記下來,雖然慕慕一向本著寫網誌並不是為了交功課,只為了把那心靈被感動的一刻記下來,唯恐他日老人癡呆忘個一乾二淨,還是趕快草草記下看過的節目。



第一場是由艾度‧迪華特帶領香港管弦樂團演出布魯赫納的C小調第八交響曲。

19世紀:德奧傳統 —

Edo de Waart's Bruckner Apocalyptic
布魯赫納最優秀傑作 — 八十分鐘史詩式巨著




2010.02.27 (星期六)
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

雖然此曲於1892年在維也納首演時,曾被讚譽為「布魯赫納交響曲作品中最龐大、最具靈性、最豐富及最顯赫的一首」。但布魯赫納的作品,尤其是他的交響曲,在香港一向甚少見有演出的機會,和馬勒一樣,他的交響曲以編制龐大著稱,而他是馬勒的老師,馬勒已不是人人受得了,可以想像布魯赫納更是容易嚇怕人,要不是藝術節,相信迪華特都不敢輕易選來放於平常的音樂會,慕慕其實也少聽他的作品,但見這難得機會,也是不容錯過。

雖然近年都比較多聽香港管弦樂團的演出,好像已建立了一種近乎朋友的關係,但無可否認,雖然是同一個樂團,但因著參予藝術節的節目,好像也有點兒不一樣,好高興我們本地樂團也沒有給比下去,總不能讓人以為只有外來的樂團才值得聽。如同迪華特的獻詞,這晚的音樂會是一個壯麗宏濶的音樂盛宴,節目完畢時,觀眾幾乎全體起立,向樂團致以最高的敬意。



第二場是風格完全迥異的阿根廷探戈,慕慕一向喜愛那熱情澎拜的舞姿,也曾不知天高地厚地學了幾堂課,但實在笨手笨腳幸好及早知難而退,至於純粹聽探戈音樂,這卻又是破題兒第一次呢。

20世紀:南美探戈 —

The Golden Age of Tango: Café de Los Maestros
探戈的黃金時代 — 阿根廷探戈大樂隊




2010.03.07 (星期日)
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

四、五十年代是傳統探戈的黃金歲月,而整個探戈大樂隊的樂手都是真真實實地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,而且是當時獨當一面的大師,所以差不多每個成員都已年屆七、八十歲了。但別看他們都已經一把年紀,走起路來甚至帶點兒龍鍾,但只要手指沾著琴鍵便如飛起舞、運起弓來撟若游龍、甚至張口唱歌仍然中氣充足,實在不能不佩服他們的勁兒. . .

說起勁兒,當晚的演出不單止樂手們充滿活力,觀眾們更是熱情澎拜,每首樂曲完結之後,如雷的 Bravo 聲立即響起,充滿著互動,還有不得不提的是不時穿插的探戈舞蹈,當然舞者就不是四、五十年代的大師了,他們是年青漂亮的一對,但舞藝同樣非凡,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裙子不夠漂亮,慕慕的漂亮定義是:當跳起舞來尤其是轉圈圈時,會散開飛舞的那種層層叠叠的傘裙,但當晚的是比較現代的高叉窄裙子。總括當晚的演出,非凡大師的探戈音樂、旖旎纏綿的熱情舞蹈,一片阿根廷浪漫氣氛 . . . 絕對值回票價。



第三場是近年急速冒起的芬蘭弦樂四重奏新星。

19-20世紀:東、北歐室樂 —

Meta4四重奏
技巧超凡、聲音和諧一致 — 展現高度默契



2010.03.12 (星期五)
香港大會堂劇院

史曼諾夫斯基 Karol Szymanowski (1882-1937) 第二弦樂四重奏,作品56
維內.利波赫奧拉 Verneri Pohjola (1977-) 《橙色作品》
西貝流士 Jean Sibelius (1865-1957) D小調弦樂四重奏,作品56


Meta4是2001年於芬蘭組成的弦樂四重奏組合,以能量十足的演奏見稱。成員有小提琴的 Antti Tikkanen 和 Minna Pensola,中提琴的 Atte Kilpeläinen 和大提琴的 Tomas Djupsjöbacka。

由他們來演繹同是芬蘭出生的作曲家西貝流士的D小調四重奏,當然是不作他人想,而波蘭作曲家史曼諾夫斯基的第二弦樂四重奏,也是甚具張力的一首樂曲,綜觀當晚樂團的表現,的確是「充滿力量和光芒」,成員技巧超凡,合作無間,高度默契,以締造弦樂的和諧,適當時又各領風騷,帶領著樂曲的前進,每個成員表現恰如其分,混為一體,也是非常難忘的四重奏組合。



第四場是著名費雷堡巴羅克樂團演出全海頓、莫扎特作品。

18世紀:巴羅克古風 —

René Jacobs and the Freiburg Baroque Orchestra
雷奈.雅各斯與費雷堡巴羅克樂團




2010.03.13 (星期六)
香港大會堂音樂廳

海頓E大調第九十一交響曲
莫扎特F大調第十九鋼琴協奏曲K459
莫扎特D大調第三十八交響曲K504,《布拉格》


雷奈.雅各斯是當代古樂界數一數二的指揮家,但原來他也曾是著名的高男高音 (countertenor),聲音響徹世界各地,只是近年致力發掘鮮為人知的巴羅克曲目。

雅各斯以生動活潑的演繹著稱,令人翹首以待的大師首次踏足香港,除帶來海頓最為樂迷喜愛的交響曲,首晚和次晩分別有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與圓號協奏曲,慕慕聽的是首晚,由新進古鋼琴演奏家 Sebastian Wienand 負責古鋼琴獨奏,他的表現輕鬆自若,技巧超羣。樂團的表現則令人難忘,儘顯巴羅克音樂的精緻。音樂會完畢後,慕慕信步走過隔壁的碼頭準備坐船回家,但見樂手們也正準備登上旅遊車,卻被一群相信是音樂學院的學生圍著索取簽名,慕慕也把握機會請樂團的首席第一小提琴 Gottfried von der Goltz 簽了個名字,近距離下的他原來是個英俊不凡的年輕小伙子呢!



餘下的還有四場要到三月底接近藝術節的尾聲了,全是俄羅斯馬林斯基樂團的節目,俄羅斯的音樂風格有其獨特的吸引力,包括其中的芭蕾舞和歌劇都是非常期待呢 . . .



此文於2010年3月15日原刊載於Yahoo blog,於2013年10月搬家至此,以下是之前於Yahoo blog的回應。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