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9月9日 星期二

港樂08/09樂季揭幕


Yundi Li's Ravel
李雲迪的拉威爾


指揮:迪華特 Edo de Waart
鋼琴:李雲迪 Yundi Li

梅湘 《被遺忘的奉獻》            MESSIAEN Les Offrandes oubliées
拉威爾《G大調鋼琴協奏曲》 RAVEL Piano Concerto in G
白遼士《幻想交響曲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BERLIOZ Symphonie fantastique


經過悠長的暑假,港樂08/09樂季終於開幕了,整個九月份的節目都非常有份量,如 Mahler 的第一交響曲 — 巨人; Bruckner 的第七交響曲;Wagner 的女武神. . . 等。而為樂季揭開序幕的音樂會則全選了法國作曲家的作品。慕慕對法國作曲家的作品認識不深,只除了拉威爾的Bolero 較為熟悉之外。


幸好在 blog 友 Perdition 網誌上有詳盡導賞,並有 Bernstein 的自彈自指版本,可先作溫習,在此多謝!

港樂的官方介紹則頗多引用作曲家自己的評價:“. . . 跟出色的浪漫派鋼琴協奏曲不同,拉威爾這一首份量較輕、較輕描淡寫〔有樂評形容為「不落俗套的輕音樂」〕。拉威爾認為鋼琴協奏曲應該「輕鬆愉快同時精彩萬分,不求深奧,不求戲劇化。」. . . 拉威爾自言,在第二樂章「希望向「傳統學風」致敬,並迫令自己要寫得盡善盡美。」樂章開首的三分鐘,鋼琴奏出天真無邪的樸素樂段,樂團完全靜止;接著泰然自若的長笛帶領樂團加入;帶出迷人的輕盈感。雖然旋律的不同片段分別由多種樂器奏出〔最難忘的是英國號〕,但鋼琴家的左手一直奏出輕柔的伴奏音型;樂章以極弱顫音作結。

在第三樂章,銅管樂粗曠的和弦、大鼓的一記悶響,引發鋼琴奏出奔放激情的樂段,木管、銅管不時尖聲插話。樂曲充滿爵士樂神髓;最後以木管玩具似的尖銳樂聲和果斷的鼓聲作結。


(圖片來源:HKPO)

港樂今次請來的是鋼琴王子李雲迪,自然有一定的號召力,而李雲迪當晚的演出亦是無械可擊,流暢自如,第三樂章更是奔放豪邁,扣人心弦。不過在看過Bernstein的版本之後,仍是喜歡Bernstein的版本多些,尤其是第二樂章的慢版,好像較為深沉及感情內斂些。

而下半場是白遼士激情澎拜的《幻想交響曲》,其結構上其實不屬交響曲,應為交響詩(Symphonic Poem),亦即是標題音樂(Programme Music),交響詩的特色是具有濃厚的文學色彩,內容大多是敘事及描述性,包括神話故事、民間傳說、英雄傳奇、風土人情、家國情懷等等,如同一齣無言的歌劇。從《幻想交響曲》的副題「一個藝術家生涯中的插曲」便充份反映這是作曲家自傳性質的標題音樂。而白遼士對於標題交響曲上的耕耘,更促成了日後李斯特創造出「交響詩」,此外白遼士所首創的「固定樂念」,也啟發了華格納對於「主導動機」技巧的運用。

全曲共分五個樂章,都有不同場景和故事:

第一樂章:白日夢 — 熱情(Dreams,Passions )
年輕藝術家想起心儀女子,一方面滿懷激情,一方面患得患失﹝以一個重複出現的主題代表,穿插全曲,白遼士稱之為「固定樂思」idée fixe。「固定樂思」在這樂章緩慢的長篇引子後出現,由小提琴奏出﹞。

第二樂章:舞會(A Ball)
小提琴、豎琴描繪上流社會五光十色的舞會。藝術家玩樂之際,看見心上人〔「固定樂思」先由長笛、雙簧管奏出,然後是單簧管〕出現。他知道,無論自己身在何方,只要見到她、想起她,就會心神恍惚。

第三樂章:田園景緻(Scene in the Fields)
藝術家往郊外跑;聽見兩個牧人吹起風笛,遙遙呼應,心情也愉快起來。〔白遼士要求雙簧管在台下演出,由台上的英國管奏出憂鬱的旋律呼應。這類不尋常的要求在他的樂曲中屢見不鮮〕。然而,他仍對心上人仍念念不忘。最後,一個牧人吹起風笛,另一人卻不見影蹤。暴風雨迫近。

第四樂章:受刑進行曲(March to the Scaffold)
至此,藝術家很清楚自己滿腔情意不會得到回報,便企圖吞鴉片尋死。但由於份量太少,使他陷入一連串惡夢般的幻覺中:夢見自己殺死了心上人,被判死刑後押赴刑場,驚怖萬分地看著鍘刀砍下,看著自己身首異處。

第五樂章:女巫安息夜之歌(Dream of a Witches’ Sabbath)
鴉片誘發的夢境還沒完。藝術家看見一大群可怕的女巫、靈體和怪物聚在一起要為他送葬。怪異的嘈吵聲、呻吟聲、突如其來的笑聲、遠處的呼喊聲此起彼落。女巫、怪物歡呼的當兒,心上人出現了—但她馬上開始到處行樂,舉止古怪。原本古老而高貴的聖詠《震怒之日》,在這裡顯得怪異滑稽。《震怒之日》傳統上會令人聯想到死亡;現在,在這個精神錯亂的可憐藝術家的葬禮上,卻帶有輕蔑的意味。

天才的藝術家們總是帶點神經質?白遼士的一生頗多傳奇性的故事,而富戲劇性的《幻想交響曲》的創作過程更是傳奇,據說白遼士於1827年12月5日觀賞莎士比亞戲劇時愛上女主角演員Harriet Smithson(上圖的俏佳人),但遭到拒絕,經過甜蜜、拒絕、失落、沮喪、絕望,痛苦後,寫成了《幻想交響曲》,曲中描述的那個她就是Smithson。《幻想交響曲》於1830年(白遼士當時27歲)首演時,終於感動了Smithson,並共偕連理,可惜婚姻只維持了七年便告終。

作為開幕禮節目,HKPO 當晚的表現算中規中距,尤其上半場稍稍欠了一點熱情,但總體上仍是個熱鬧的揭幕禮,好一個充滿浪漫的法國之夜。唯一美中不足的是,完場之後,有部份觀眾急不及待地離開,為了去排隊找李雲迪簽名,好像對樂團有點兒欠缺尊重。



此文於2008年9月9日原刊載於Yahoo blog,於2013年10月搬家至此,以下是之前於Yahoo blog的回應。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