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

鋼琴飛指王羽佳


鋼琴飛指王羽佳
The next sensation – Yija Wang


這是上星期(2010年6月26, 27日),香港管弦樂團的一場音樂會,看來中文名字比英文名字改得吸引。

八十年代後期、北京出生的王羽佳,這小妮子早年已公開演出備受注意。最近幾年更是聲名大燥,人們多拿她和朗朗相提並論,有女版朗朗之稱,加上年輕漂亮,活力無限,在香港也深得樂迷擁戴。慕慕也在星期日去了欣賞這小妮子的精采演出,看來她的 fans 也不少,當天樂迷的反應非常熱烈。




當天的曲目全是俄羅斯作品,首先以浦羅哥菲夫 (Sergei Prokofiev) 的D大調第一交響曲(古典)開始,然後便是讓王羽佳炫技的浦羅哥菲夫的C大調第三鋼琴協奏曲,無可否認,她的技巧完全無懈可擊,無負「飛指」之名,以她年紀才二十多歲的表現,實在令人驚嘆。

不過,更讓慕慕意外驚喜的卻是下半場的林姆斯基 – 高沙可夫(1844-1908) Nikolai Rimsky-Korsalkov 的《天方夜譚》 (Scheherazade) 和指揮湯沐海。

話說,在古典音樂發展的歷史中,一向為歐洲,特別是德、奧和意大利的天下,到了十九世紀,民族運動興起,各國開始發展具有自己國家民族特性的藝術表現形式,音樂也開始成為國際語言,一向不被注意的俄國,卻因為柴可夫斯基這個無人不曉的古典音樂作曲家,而受到注意,但其實當時也是有不少作曲家對音樂發展的影響頗為深遠,例如非學院派出身的強力五人組 (The Five) 的其中一位,林姆斯基 – 高沙可夫,原出身於一個軍官家庭,自己亦是一位海軍軍官,卻在擔任海軍軍官的同時,已創作不少音樂作品,後來更成為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的教授。

說回這次音樂會下半場的曲目Scheherazade《天方夜譚》或是譯作《一千零一夜》,也就是取材自蘇丹王與王妃的故事,王妃Scheherazade為了保命,每個晚上向蘇丹王說一個故事,卻留下故事的尾巴,蘇丹王為了要聽完故事的結局而沒有殺死Scheherazade(之前每個王妃都只能當一晚王妃,次日便要被殺)。

這首作品便是根據這個故事寫成的四個樂章的交響詩:
以兩個非常特出的主題來貫穿整首交響詩,第一個是咄咄迫人的銅管,以威嚇性的樂音代表兇殘的蘇丹王,第二個則是代表溫柔婉約的Scheherazade,以優美的小提琴來演譯。兩個主題對比強烈,不時交替出現,讓人一聽便難忘。

第一樂章 — 大海與辛巴達的船
林姆斯基以登艦巡遊四海的特殊經驗,傳神的描繪出蒼茫神秘的大海景象,搖擺不定的弦樂,令人聯想到船行海中,隨波濤起伏的驚險畫面。

第二樂章 — 卡蘭達王子的故事
這個樂章洋溢柔媚、神秘的異國風情,樂曲結束前,各項樂器逐一加入合奏,造成一極為燦爛華麗的篇章。

第三樂章 — 年輕的王子與公主
這是典型愛情喜劇的情節,柔情蜜意,如詩如幻,似假還真。

第四樂章 — 巴格達的節日,海難
仍然身陷險景的Scheherazade,說出最後一個歷險的故事,故事在一片鬧哄哄的巴格達市集展開,然後「青銅武士」逃到大海繼而遇難作終曲。

可以想像這首交響詩的引人入勝,而當日音樂會的指揮湯沐海更是1983年已被著名已故指揮家卡拉揚賞識,邀請其指揮柏林愛樂而一舉成名。今次慕慕也是第一次有幸親睹他的演出,想來他也不算太年輕了,但他的表現卻是活力十足得來又一絲不苟,處理這樣一首富於色彩的作品,駕御樂團游刃有餘又不失穩重,不會過份誇張,完全是恰到好處,令整個音樂會更令人難忘。

慕慕特意找來認識林姆斯基 – 高沙可夫的第一首作品 Flight Of The Bumble Bee《大黃蜂的飛行》和大家分享,這是選自林姆斯基的一齣歌劇 The Tale of Tsar Saltan《蘇丹王的傳奇》中的間奏曲。通常以長笛演奏,但常被改以各種樂器來炫技,慕慕尤愛以大提琴來演譯的版本 . . .

慕慕不想設定為自動播放的背景音樂,因為大家一聽便會顧得聽來而忘了閱文的,若不相信不妨一試,只有短短分來鐘,很快便聽完的了,建議先聽第一段,要是閉上眼睛來聽更好,之後再看令人會心微笑的 Julian Lloyd Webber 演譯的有趣版本 . . .


Flight of the bumble bee - Gendron



Flight Of The Bumble Bee played by Julian Lloyd Webber


此文於2010年7月2日原刊載於Yahoo blog,於2013年10月搬家至此,以下是之前於Yahoo blog的回應。





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