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

37屆香港藝術節 (3) – 歌劇篇


Latvian National Opear 拉脫維亞國歌劇院


香港文化中心
2009.02.24 Alcina 阿爾辛娜
2009.02.28 Lady Macbeth of Mtsensk 莫桑斯克的馬克白夫人


每年的藝術節,歌劇一向都是重要戲碼,今年除了請得拉脫維亞國家歌劇院來港獻技,更是泡製了一古一今、風格迥異的兩套曠世歌劇,帶來更多選擇。




巴羅克 Vs 現代
韓德爾 Vs 蕭斯達高維契
女巫 Vs 悍婦
魔幻 Vs 寫實
貴族 Vs 平民
華麗 Vs 樸素
優雅 Vs 粗暴
含蓄 Vs 激情


第一齣是韓德爾的巴羅克歌劇《阿爾辛娜》Alcina,是一部神話背景的作品。 講述女巫阿爾辛娜慣以魔法迷惑及玩弄男性,卻上得山多終遇虎,一次動了真情以至法力盡失,偏偏風水輪流轉,落得神女有心,襄王無夢的田地。故事以阿里奧斯托著名史詩《瘋狂的奧蘭多》為藍本,描述布拉達曼特喬扮男裝與監護人來到魔島上,尋找因船難被女巫阿爾辛娜的咒語迷惑的未婚夫魯吉耶羅。阿爾辛娜的妹妹莫格娜對男裝的布拉達曼特一見傾心,引起莫格娜舊情人巫師奧朗特的妒恨。布拉達曼特的監護人以戒指破解阿爾辛娜的咒語,奧朗特向阿爾辛娜密報一行人逃跑的計畫,阿爾辛娜決定報復負心的魯吉耶羅。在脫逃的路上,魯吉耶羅以戒指解除被阿爾辛娜變成野獸、石頭與樹木的騎士身上的魔咒,並且率領眾騎士對抗阿爾辛娜姐妹。當騎士們獲得勝利的一剎那,阿爾辛娜與莫格娜立刻化為烏有。


(網上圖片)

巴羅克時期的歌劇,最大的特色是劇情依靠宣敘調(戲劇性的韻文)來推進,以模仿口語的音調起伏和節奏譜曲,就像說話般,比較樸素,往往只有幾個和弦作伴奏;而每一場景終結前就插進詠嘆調。詠嘆調是較複雜的抒情樂曲,歌詞是反映情感的短詩。二重唱、合唱和重唱曲則較少;這類歌劇大多由一首又一首的宣敘調和詠嘆調串連而成。所以這類歌劇自十九世紀起飽受詬病,被批評為形式僵化,以聲樂獨唱曲凌駕劇情,敘事方式毫無動感,節奏沉悶。故此也曾一度沒落,甚至近年從未上演。

但時移世易,廿世紀以來音樂品味不斷轉變,巴羅克歌劇演奏團體的興起,音樂家對復古演奏風格興趣日濃,致力發掘「被遺忘的」傑出作品,令巴羅克歌劇再度成為「樂壇新寵」,近年好些幾百年來沒演出過的歌劇又大受歡迎。



第二齣是蕭斯達高維契的莫桑斯克的馬克白夫人 Lady Macbeth of Mtsensk,與前者是風格完全不同的現代作品,這部傳奇音樂巨著,在前蘇聯曾被禁演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,而其極具爭議性的劇情,跌宕起伏,扣人心弦,堪稱當代歌劇中最傑出的創作。其中慾望與暴力的幾場戲,更是與爆炸性的音樂絲絲相扣,表現出極強的張力。



戲裏年輕的卡塔里娜嫁與木訥平庸的齊諾維之後,與橫蠻粗暴的家翁鮑里斯同住,婚後數年仍無所出,過着苦悶無助的生活。在家翁嚴密監視下,卡塔里娜卻與農場幫工沙基偷情。後來不堪家翁和丈夫的煩擾和虐打,卡塔里娜先後把他們殺掉。卡塔里娜擺除束縛,追隨愛人,憧憬著幸福生活之際,警察的追捕臨到婚宴上,在獄中再加上愛人另結新歡,最後在被愛人遺棄和群眾嘲笑的絕望之下,再殺掉情敵繼而自殺,結束短暫而悲慘的一生. . .



兩套歌劇可謂各具特色,但都是香港從未上演過的,甚至世界各地也是難得上演,起初慕慕是被第一套吸引,因為慕慕喜歡美麗的東西,巴羅克風格可說是美的代表呢,但友人則被第二套所吸引,結果終於兩套也買了票。

先說《阿爾辛娜》,不單只有動人心弦的音樂,更有典雅的舞蹈和悅目的服裝,盡現十八世紀的精美工藝。先說音樂,韓德爾透過優美的旋律,對故事人物豐富的感情都一一勾劃出來, 雖然差不多全晚都是一首宣敘調接一首詠嘆調,偶爾再有一首合唱或重唱,節奏無可否認慢得很,更無剌激可言,但旋律實在優美,聽得人心也醉了,還有飾演男主角的 Christopher Ainslie 也是著名的假聲男高音來呢。此外配上巴羅克的舞蹈,舞者也在參與說故事,例如被阿爾辛娜變成的石頭或動物,都是由舞者扮演;阿爾辛娜被舞者脫去美麗的裙子象徵魔法消失. . .,就像歌者在獨唱,舞者成為場景的襯托,也有助減低單調和沉悶的感覺。

至於故事,就像我們的聊齋故事,阿爾辛娜是個介乎西方女巫和魔女之間的奸角,但卻不會令人討厭,因為魔女有著精緻的容顏、絢麗的服裝、誘人的甜言蜜語、還有法術、美麗的場景 . . .,並且只想把英俊的男人留在身邊,希望不老的青春、希望永恆. . .,我們凡人又何嘗不是?心底裡總是渴求著浪漫的愛情和不老的靈藥。而且故事的結局,也總會是正義的一方勝利,所以雖然是個悲劇,仍是令人看得很愉悅 . . .

第一幕完場前,Alcina 唱出的著名詠嘆調 Tornami a vagheggiar《回到我身邊》,以下是意大利文歌詞和英文意思的對照:

Tornami a vagheggiar, te solo vuol' amar quest' anima fedel,
caro, mio bene, caro!
Già ti donai il mio cor: fido sarà il mio amor;
mai ti sarò crudel, cara mia spene.

Only you it wants to love this faithful heart,
My dear, my good one, my dear!
Already I gave you my heart: I trust you will be my love;
but you will be too cruel, my dear hope.

Nathalie Dessay "Tornami a vagheggiar" Handel


而《莫桑斯克的馬克白夫人》則無論在音樂、戲劇性、舞台佈景、服裝. . . 各方面都和前者完全南轅北轍。首先故事是蕭斯達高維契根據俄國劇作家列斯科夫 (Nikolai Leskov) 同名中篇小說改編的,據說原著只敍述女主角對生命的苦悶,沒有喻示她在生存上的掙扎,就像沒有靈魂一般,反而蕭斯達高維契改編後,從他的音樂中明顯看到他對女主角的同情,並且對人性陰暗面有更深刻的描寫,真難想像當時只有二十八歲的他有如此深刻的體會,雖然如此,這絕對是一部悲劇,全劇都瀰漫著一種恐怖絕望的氣氛!

至於音樂,無可否認,蕭斯達高維契的音樂,是有著令人的感官完全在一個亢奮狀態的能力,整齣歌劇由起首到終結,都展現著無窮的張力,毫無冷場,而音樂對劇情的推進更是如影隨形,帶著驚人的劇力,與劇情緊緊相扣,令人氣也透不過來,熾烈的感情與戲劇性的音樂融合,出來的效果實在令人震撼,實是當代歌劇中非常傑出的創作,尤其是比較少接觸傳統歌劇的觀眾,相信會較容易接受。

例如其中一幕是卡塔里娜殺夫後與沙基結婚,在婚宴上其中一個賓客無意中發現了齊諾維的屍體,引來警察的追捕,音樂的變化相當大,尤以警察即將破門而入時的緊張氣氛 . . . 至為引人入勝。

兩套歌劇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音樂風格,至於拉脫維亞歌劇院當晚演出的版本,慕慕暫時仍沒法在 YouTube 找到,無法介紹給大家了,不過慕慕很高興兩套高水準的演出也看了,兩者各有其藝術價值,後者帶來的震撼是無容置疑的,但這麼剌激和陰暗的悲劇,日後就是有機會再上演,相信慕慕也是不會再看第二次的了,不過卻開始對蕭斯達高維契的音樂發生興趣. . .



此文於2009年3月4日原刊載於Yahoo blog,於2013年10月搬家至此,以下是之前於Yahoo blog的回應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